2012紀實視野塞爾維亞影展
2012 塞爾維亞這個巴爾幹半島上的小國家對國人來說相對陌生,它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是東歐藝術重鎮,每年舉辦國際級的紀錄片展、戲劇節、音樂節及書展,文化活動極盛。今年特別以塞爾維亞為主題,讓台灣觀眾透過人權、社福、政治民主、兩性關係、藝術等題材的紀錄片,一窺這個東歐小國的社會、歷史、文化與經濟狀況。且邀請兩位在國際相關知名的導演,一位是已屆七十不惑之年,仍新作不斷的重量級導演捷里米爾.列里尼克(želim žilnik),另一位楊可.巴爾雅克(Janko Baljak)則具有導演、影展總監及電影教授等多重身分。

2009.09~
伊朗地處西亞,在祆教文化與伊斯蘭教傳統的影響下,孕育了波斯詩歌、蘇非主義等重要世界級文化遺產,以及魯米、薩納依、阿塔爾、菲爾多西、哈菲茲等大師。然而近代因為內部革命與對外戰爭的緣故,西方主流媒體多給予負面評價,一般民眾也鮮少有機會進一步瞭解這個西亞國度。目前台灣唯一認識伊朗的管道為伊朗電影,如阿巴斯的《生生長流》、《橄欖樹下的情人》、《何處是我朋友的家》,馬基‧麥迪吉《天堂的孩子》,賈法‧潘納希《白氣球》等質樸、深刻,殊異於歐美的伊朗電影。而且,由這些伊朗電影可以發現:伊朗電影幕後技術組以及攝影設備並不因陋就簡。幕後的專業技巧與製作模式必有過人之處,一定可以提供台灣紀錄片工作者新的啟發與學習。此次台灣青年數位服務協會與伊朗紀錄片工作者協會共同發起「台灣伊朗視覺藝術交流計畫」;並於2009年舉辦第一屆台灣伊朗雙邊交流紀錄片影展。共有18部台灣的紀錄片於伊朗放映、15部伊朗的紀錄片在台放映,期望透過真實題材的呈現,促進台灣伊朗雙方民眾的文化認識與交流。(伊朗紀錄片工作者協會共同發起)

Website: http://twiran.blogspot.com
如對本計畫有興趣請洽 waro@yestaiwan.org

2007.12~
歌舞劇曾在台灣活躍近半世紀,「藝霞歌舞劇團」更是當時家喻戶曉、紅遍東南亞的表演團體。有鑑於歌舞劇史料的紀錄與傳承的重要性,本計畫由自由影像工作者薛常慧導演於2007年底開始籌拍介紹藝霞歌舞團的紀錄片「藝霞年代」,經過近一年的田野調查、人物專訪與跟拍,紀錄片並於2008年11月高雄電影節公開播映並獲選為閉幕影片,還原這段庶民娛樂文化應有的歷史定位。(高雄市電影圖書館委託)

Website: http://eshagroup.pixnet.net/blog
如對本計畫有興趣請洽 waro@yestaiwan.org

2007.11~2007.12
透過紀錄片並置入呈現竹農、竹藝師傅天人合一的手工精神,以及竹產業科技轉型的未來道路。運用影像將其後繼無人的精湛手藝透過數位典藏紀錄下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補助)

如對本計畫有興趣請洽 waro@yestaiwan.org

2007.06.23
與中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共同主辦,於台北西門町紅樓舉辦,規劃彙整呈現中原資管數位服務團隊歷年努力之成果,邀請青年志工與多年來接受服務的合作單位及對象參與,觀賞服務紀錄影片。(青輔會指導,廣達電腦文教基金會、手機王網站贊助)

2007.05.27~2007.06.20
邀請自由影像工作者吳逸驊先生(路透社、亞新社特約攝影記者),於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展出其攝影作品。藉由紀實攝影展出與青年座談會的辦理,讓台灣國人能夠知曉泰緬邊境無國籍難民及少數民族的生活,透過理解與尊重每一個生命及其基本的人權,增進台灣國人對國際難民議題之深入了解。(外交部、青輔會指導)

Website: http://border.yestaiwan.org
如對本計畫有興趣請洽 jameson@yestaiw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