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樣的陽光下:中原志工 泰緬發聲

2006.07.03【Intelligent Times】No.309 作者:陳均逢

還記得童騃時期電影《異域》裡的苦難情節?晴朗五月間,中壢的豔陽映照著五個即將畢業的中原大學學生,絲毫不覺他們從泰緬邊境回來的疲累。張利安、何思緯、李沃展、鄭怡婷、鍾家賢組成「泰緬邊境志工團」,八個月內三訪泰緬邊境美索鎮(MaeSot),深入村落,協助邊地難民小孩發聲。

隔一條河就穿越邊界了,戰火迫使緬甸的少數族裔卡倫族(Karen)難民離開家園進入泰國邊境美索鎮(MaeSot),這裡不是電影《異域》裡的國民軍居留地,而是連電力都無法想像的聚落老林,談數位落差也許過於奢侈,他們面對的,其實更多是物質境況與生存難題。

泰緬邊境設置了十座難民營,收容15萬餘有家歸不得的緬甸難民,當地聚集許多緬甸逃亡的非法勞工或移民,為求工作機會,常常穿越邊界,又必需忍受警察的盤檢,或是隨時被遣送回國的命運。攜家帶眷聚居的難民人數超過百萬以上,醫療、學校成為迫切與立即的問題,人們常常因為沒錢就醫,隱忍病痛而釀成重症,此外更有成千上萬緬甸百姓為躲避內戰波及,持續跨越邊境湧入泰國。

「泰緬邊境志工團」在教授吳肇民的鼓勵之下,一行人扛著電腦、螢幕設備來到陌生的邊境難民營,為當地難民醫院「梅道診所」(Mae Tao Clinic)建置網路、提供當地免費使用學習網路的空間,同時也深入部落小學舉辦電腦啟蒙營,教導山區部落孩童使用電腦。最初由所有人親自扛著整批電腦上飛機,露宿車站,搭乘八小時的車程前往梅道診所,與診所工作人員一起在泰國最炎熱的四月天工作,做環境整理,並把老舊的286電腦重新更換主機液晶螢幕,另外也協助診所人員完成一個簡易的醫療作業系統,並教導他們使用網路,協助當地青年擁有發聲管道,並同時教導院內工作人員撰寫醫療企劃書,甚至還在難民營裡舉辦英文教學營。

今年暑假,他們又將招募數位服務的新青年成員,計畫進入美索鎮的移工小學,辦理資訊教學,使泰緬邊境現狀、難民人權議題等等得以透過援助工作得到改善。

張利安:
有幸前往泰緬邊境從事資訊服務工作,對我而言是人生中一場偶然但絕對會是最美好的意外!

雖然才大四,但是在我的大學生涯裡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從事原住民部落的資訊服務,從指導偏鄉學校參加專題研究競賽至協助部落架設網站行銷農特產品,都相當投入,然而最令我擔憂的是我們的投入及參與是否容易造成他們過度依賴,這也是我從事服務工作時常在思考的問題。就在去年因為大學專題蔡義昌老師的一句話:「你們可以想辦法去募經費,該是去泰緬邊境走走看一看,絕對會讓自己的視野不一樣。」雖然在老師的鼓勵之下,我們也順利募集到服務經費,從本島的原住民部落服務走入海外原住民的服務,然而踏上曼谷後我仍然充滿恐懼,直至離開泰國恐懼才得完全解除,這是我第一趟前往MaeSot時的印象。

其實不論是去年暑假或今年寒假期間,在MaeSot服務的這段時間裡,都令我感觸良多,對於在邊境的每件事我時常抱持好奇的心態,詢問當地情況,並且思考台灣過去與現況的差異化。因此每次在邊境短短不過十天的行程,都能讓我在觀念及想法上有許多的改變,老實說在台灣要參與服務工作相當很容易,只要有心只要有力,多的是機會,然而至海外服務,除了要具備高度的熱忱外,更要注意身體狀況、語言、經費等許多問題,因此在我投入服務工作後始終對那些在海外從事服務工作的志工們感到敬佩,但因為自認能力不足因此我從來沒想過自己要參與。老實說,參與服務也是在偶然的機緣下開始展開,也從未想過自己除了長期參與服務台灣原住民外,也進而參與海外工作服務那些遠在泰國的甲良族朋友。還記得出發前是多麼的忐忑不安,因為從來不曾有過出國的經驗,擔心語言、文化間的差距會造成雙方的隔閡,影響工作的進行,下了飛機的那一刻我倍感壓力,擔心種種的問題一一浮現,所幸TOPS泰國工作隊的領隊Sam一路上陪伴著我們,細述當地種種狀況,才讓所有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在MaeSot的鎮上,目睹一群沒有身份證的甲良族小孩,因為國籍問題只能屈就於小小的房子裡充當教室,接受國際救援組織的援助,擁擠的求學環境更別提會有桌椅、活動場所了,聽著學生家長述說甲良族一路被緬軍攻擊的故事,更令人感到鼻酸,為之震撼。在 MaePlu小學裡,雖然有一群擁有泰國身份證的甲良小孩,能夠享有在公立學校就學的機會,但因為地處偏遠,生活條件相當的差,當地缺乏就業機會,學校設備落後(跟鎮上的公立學校比起來算落後,但與更偏遠的山區學校比起來是好多了),然而全校孩子們六個年級必須共用三個老師,教室有桌椅但師資不足,更別提會有多好的教學資源、教學活動。我看見,一群甲良小孩,從不曾接觸過電腦到能夠隨心所欲的運用,短短的三天資訊教學時間,我能體會到他們的主動認真與珍惜。那種學習的態度在台灣、甚至在自己身上已經非常少見了,真值得讓生活在台灣這塊幸福寶島的孩子們省思。

我相信有一種語言可以跨越族群、國度,那就是微笑。在泰國進行的資訊教學活動之所以能夠成功的達成階段性任務,全靠TOPS實習生甲良族的青年朋友們,從旁協助指導,因為有這麼好的一次跨國、跨族群的數位合作模式,讓我重新學習體會到服務的可貴與要點,至少我相信我們的付出是值得的。在去年暑假完成短暫的服務工作後,我們離開 MaeSot時許下了一個諾言,那就是我們願意再回來一次,帶著系上其他學弟妹來服務(前提是找到肯贊助我們服務經費的單位),以及盡所能帶著更多的資源再回到MaeSot;值得慶幸的是,回國後我們隨即提出一個名為「協助泰緬邊境縮減數位落差-MaeSot數位機會中心建置計畫」的企劃案,並於去年年底獲得宏碁志工隊允諾捐贈八台電腦與相關資訊設備至梅道診所機為當地建置資訊學習環境,目前仍在準備籌備當中,而我們也將持續尋求外界支援並派遣更多人次前往當地,進行資訊教育種子師資的培訓工作。

李沃展:
感覺宛如到了另一個世界。

在此次寒假的泰緬邊境服務之行,讓我覺得比上一次的狀況還要好多了,有了前次的一些經驗,讓我們可以很快地適應環境,想當初第一次的時候,我們大家都是膽顫心驚,不知道隨時會發生什麼事情,記得像是在泰國入境時,我們在入關的時候還搞不太清楚狀況,在溝通上也有些困難,不過第二次去就都順利的入境了,接著也順利的到達美索,展開了我們此次的服務。

來到了TOPS辦公室後,有種懷念的感覺,也遇到了之前所認識的TOPS工作人員,過了半年,大家都還互相記得對方,真的很開心。而這次也變得有比較多時間能夠多接觸他們,像是一起吃飯、一起歌唱、一起歡樂,讓我們大家彼此的距離都縮短了。印象深刻的就是在PiWatit家吃飯,大家都很開心的吃飯聊天,而我們也對彼此都多了解了許多,另外我們還各自取了甲良的名字,真有意思!

接著我們去了上次只有路過的難民營,在裡面的感覺,真的宛如到了另外一個異地,裡面就像是一個封閉的小小世界,看到很多人也許就只能永遠活在裡面,而未來的命運都被設定好,我想這種生活真的令人心酸,不過在裡面也看到了很多活耀的小生命,在托兒所裡,孩子們的歌聲以及舞蹈,真的令我們感動。但是孩子們的未來,依然是個未知數。去完難民營後,我們到了上次服務的美普小學,在那裡我們曾經也有過四天三夜的回憶,不管是人事物,都讓我們流連忘返,也很高興的是,看見上次帶過的孩子們都還開心的笑著,並且也都還記得我們,我們真的也覺得很欣慰,這次我帶的這一隊,其中有一位Jonibre是上次帶過的,所以我在教小畫家的時候,他還會主動來作畫,並且畫出好作品,另外也幫了我不少忙,替我和其他還不會的孩子解釋指導,那時真的很感動,孺子可教也,相信之後他會有所成就的,這次可惜我們只能在那待二天一夜,時間真的不長。

依依不捨的離開美普小學後,緊接著我們也陸續到不同的學校做教學,雖然時間不能很長,但是看到孩子們的笑容就覺得很有成就感,像只要是我們到了水力發電的小學,在那裡,孩子看到我們彷彿是像外星人一樣,對我們很陌生,但我們用親切的態度來面對,不久之後大家就很快的熟悉了。

最後二天來到了一個特別的學校,是由邊境警察所設立的小學,裡面校長與教師都是警察,設立這學校讓邊境的孩子們能夠唸書並且培養能力,初次到那邊時,我們也是照以往一樣的教學,TOPS志工教戲劇及繪畫,台灣志工教電腦,雖然我們語言還是不通,但是有了之前的經驗,我們自然的都能夠用我們的方法來讓孩子們學到,所以在這裡我們慢慢的找到了教學的tempo,並且有點得心應手了,同樣的最後放出大家作品時孩子們的笑容,又是對我們大家的肯定。

這次的泰緬教學服務,比上次更豐富不少,而我們也成長了許多,也更能在當地適應,不過基於時間的問題,我們不能待太長久,但是相信我們還有機會能夠再次前往服務,讓當地的孩子們能夠學習到越多,將來成為有用的人。

何思緯:
每個小朋友臉上的笑容都是我們信心的來源,讓我們更有衝勁去完成教學活動。

在過了將近半年後,我們一群人又到了美索這個泰緬邊境的小鎮,不同的是,沒有第一次來的緊張感,有的卻是熟悉感。到了這裡,覺得心情是輕鬆的,沒有壓力的,雖然在往後的幾天有著教學活動等著我們,但卻也沒有太大的壓力,只覺得自己要盡力做好所有的活動。在剛到達美普國小時,其實心中是緊張的,雖然已經是第二次來這個學校,有了前次的經驗卻還是怕活動帶的不好。開心的是,小朋友都很給面子,每個小朋友臉上的笑容都是我們信心的來源,讓我們更有衝勁去完成教學活動。記得在第一次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不少小朋友都很厲害,只要教一次,他們就記得了,甚至還會幫助我們教其它的小朋友。而這一次參與的是四到六年級的小朋友,令我高興的是,過了將近半年,雖然小朋友很少使用電腦,但上次曾參與的小朋友仍然記得上次的教學內容,滑鼠的使用也都比上次還來的順手,讓我覺得小朋友是真的有學到東西。美普的小朋友真的很可愛,不僅很有禮貌,還很聰明,雖然他們資源不夠,無法學到更多的電腦技能,但他們卻很認真的學習,讓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增添了不少自信心,也帶給我們不少的快樂。在晚上,我們播放「蚊子電影院」,有不少小朋友帶著父母一起來看我們所播映的「老夫子」,小朋友及父母看著片子的開心笑容,是我們的驕傲,因為我們選對了片子,帶給他們一個晚上的歡笑,真的很開心。

而這次不同的是我們到了另一所從未去過的Hueynamkun小學,這個小學很特別,是一所警察學校,所有的老師都是警察,甚至一個老師在校內必須擔任警察、老師、醫生等職位。在還未到達這個學校時,心中有一種可怕的感覺,總覺得每個老師看起來都會很兇,有軍式教育的感覺,但其實不然,他們反而看起來很親切,校長更是和藹可親,小朋友跟校長的關係就好像朋友一樣的親近,讓我對Hueynamkun小學的緊張感放鬆了下來,覺得可以輕鬆的進行教學活動。Hueynamkun和美普這二所小學,小朋友帶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Hueynamkun小學的小朋友整體感覺比較活潑,在第一天下午進行的拍照活動,在教完小朋友使用數位相機後,他們都很積極的搶著使用,甚至自己找景點、擺姿勢,似乎不像沒有使用過數位相機的小朋友,學習力極佳。第二天我們開始教小畫家,小朋友因為很少使用電腦,對滑鼠不熟悉,所以在操作上不太順暢,但在教過一次後,小朋友也慢慢的上手,同樣的,也會幫助我們教其它的小朋友,在這次最困難的教學,是power point,因須要比較多的解說,我們不斷的教小朋友,但他們似乎很難理解,幸運的是,有TOPS的實習生協助我們,幫助我們和小朋友溝通,才讓這個教學活動更順利的進行,最後我們也將這二天小朋友所拍的照片及使用電腦所製作的作品,利用簡報的方式呈現給全校的師生看,看到小朋友看著自己的作品,眼神為之一亮的神情,讓我覺得這次的教學活動是有成就感的,他們學到從未學過的東西,我們也從中看到及學到不同的事物,相信我們所得到的東西一定比他們得到的東西還來的多。記得去年八月第一次到泰緬邊境時,看到很多以往所未看到的東西,帶回很多不同的感觸及想法,但第二次再去,仍然讓我重新體認很多,看到小朋友仍然記得之前所教過的課程,他們的用心讓我體認到,我們常常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想著「反正這次沒學會,之後還可以看書」,甚至學到的東西在過了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全忘了,其實我們總是有那麼多的資源可以利用,可以不斷的反覆學習,但我們似乎都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在我們的學習課程中卻連小學的小朋友都不及一半,所以這也是我這次很大的體會。而這也像SAM所說的,「我們總覺得我們帶給了他們什麼,但其實真正學到東西的是我們」。

鄭怡婷:
我只希望能夠多來幾次,讓更多的孩子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這一趟已經是我第二次來到泰國邊境服務了。在兩次的教學後,我發現泰國邊境的小朋友擁有著比我們還要強烈的學習意願,他們把握著每一次的學習的機會,但是在教學資源的缺乏下,沒有較為專業的教師,更沒有多餘的金錢讓他們買更好的教學設備。

像我們所服務過的美普國小,全校有二百多人的師生,可是全校內只有四台電腦。而且四台已經是算是很不錯的,還有許多學校只有一、二台,甚至是沒有電腦可以讓小朋友們使用。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小朋友是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來學會電腦。在村子裡的小學,我們正好遇到老師在上課,在一堆的小朋友之中,發現有一位小女孩他背著家中的妹妹一起來上學。上課時,除了去學校學習外,她還必須照顧比他幼小的妹妹。在這樣辛苦的日子,他仍不放棄學習。我深深覺得,一樣是同年紀的孩子,台灣的孩子只會想著玩樂,但是泰國邊境的小孩子,已經需要協助家中的生活,自己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許多人都問我去泰國邊境累不累啊?當然累啊!早上要做資訊教學、帶活動,到了晚上還要和小黑蚊的奮鬥,身上帶的萬金油就像乳液一樣的擦滿全身,防蚊液一噴再噴,卻一點用也沒有。做了再多的防護,大家還是被叮的很慘。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在這兩次的資訊啟發營中,雖然都只是教一些電腦基本的軟體使用,但看到孩子們臉上的笑容,以及不斷想學習新知識的欲望,我只希望我能夠多來幾次,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在第一次教學時,我事先已經把電腦開好,等著小朋友要開始教小畫家,卻有小朋友跑來問我是如何開機的,我才驚覺原來學校內僅有的幾台電腦,小朋友卻不曾去接觸過。但在一個上午的教學之後,小朋友吃完午飯後,已經會自己去開機、畫畫了。

他們也是很有禮貌的,在教學時需要輪流使用電腦,每當我說換人使用時,他們臉上就會出現很想要用電腦的表情,但是卻總是禮讓給其他人使用。除此之外,小朋友會相互學習,當一個小朋友學會之後,他會去教其他還不會的小朋友,也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快速且順利的教學。

記得在美普國小最後一天的分享,有小朋友說這幾天的活動非常愉快、開心,很希望我們下次能夠再來教他們電腦。也有小朋友說第一次用電腦打出自己的名字而感到很有成就感。其實感到最有成就感的應該是我們吧,在語言不通的教學,可以把小朋友們教會,而且學習得很棒,真的很開心。

鍾家賢:
得知有去泰緬邊境數位服務的機會時,心中充滿著期待與迷惘。

期待著搭程國際飛機的感覺、期待著在書本中閱讀的景象、期待著踏入不同國界的領土;因對當地無知而迷惘、對言語不通而迷惘、對不曉得要開什麼課程而迷惘。但活動結束後,一切的迷惘都是多慮。經過三小時的飛行以及八小時的車程,終於抵達泰國美索鎮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TOPS)辦公室。一眼望去這個小鎮令人感覺很舒爽,純樸的氣息環繞在身邊,頓時太投入而忘記此趟的目的。

服務的國小是美普國小,為了拉近與小朋友之間的熟悉度,第一天安排的活動是折汽球教學。汽球對他們是一項新的玩具,看著台上外國老師教著,他們也開始動手折起汽球,很快地二、三個小時的教學時間就過去了,看著每位小朋友手中拿著汽球帶著笑容回家去,心中也感染到他們的愉悅。課後到村莊散散步,發現汽球為這可愛的小村莊帶來不少快樂呢!有的母親將汽球拿給稚童磨牙玩弄、有些則是全家一起研究孩童從學校帶回來的新玩意,整個村子和樂融融。

第二天教學早上是由TOPS工作人員與實習生帶來的活動,有動態的遊戲、靜態的表演,下午則是數位相機教學。相機對學生們猶如地球人看見飛碟是一樣的感受,很新鮮、很特別。在語言障礙下,透過國際萬用言-比手畫腳加上小朋友的好學的心態,很快地從他們手中經由相機補捉到許多校園與村莊的美景,三不五時不忘地為擺著帥氣美麗的同學照幾張藝術的相片。當照片傳輸到電腦上,小朋友看到自己親手拍的照片,彼此間帶著歡笑討論著照片的內容,聲音忽高忽低、忽靜忽笑,都捨不得離開電腦螢幕呢。

第三天是電腦美工軟體教學。教學的一開始,詢問孩童:「你有沒有用過電腦呀?」他們一口同聲地回答:「有呀!」「怎麼用?」「從這間教室把電腦搬到另一間教室!」聽到這句話時,心中有一股說不出的感受。五位同學圍著一台電腦,眼睛注視著螢幕專心聆聽每一個步驟。上午課程很快地就結束了,又到了午餐的時間,大夥如往常般用完餐後逛逛這美麗的校園或是與天真可愛的孩童們一起玩耍,再度回到教室時,印入眼前的一幕令我非常的感動,看到一群從末接觸電腦的孩子們,現在已經坐在電腦前討論著如何使用美工軟體、如何設計圖案、如何修飾照片,由衷感慨孩子們向學的心態,如有充份的師資教導,個個一定是人材。

離別的時刻終究是會到來,聽著孩子們訴說著這幾天的心得,也傾訴著期待我們能再前往教學,默默告訴自己如有機會我們都非常願意再過來的。回到台灣後,孩子的臉恐依然出現在腦海裡,每次與同學們一起看著照片回憶活動的過程,總會有一股甜甜的感覺湧上心頭。

在一樣的陽光下:中原志工 泰緬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