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志工 在愛與現實中成長

2006.12.05 生命力新聞 世界脈動 張伊蕙報導

陽明大學國際衛生學程透過了舉辦「台灣青年 世界交會-海外服務經驗談」活動,讓四位曾參與國際志工服務的學生來分享他們的海外服務經驗。

中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的張利安,到泰緬邊境進行數位落差服務計畫;陽明大學國際衛生學程的研究生周芸安、張淑慧和羅慶玲,則分別進行北印度衛生教育宣導、非洲索馬里蘭醫療服務和中美洲巴拿馬醫療服務。

周芸安 北印度衛生教育宣導
 
周芸安到北印度藏人屯墾區─多蘭吉,進行社區服務。多蘭吉位於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北方,社區人口數約為一千人,社區主要人口為寺廟喇嘛、女尼、學生。
 
這次的服務行程包括到當地各主要機構進行參訪包括了寺廟保健中心、寺廟學生宿舍、孤兒院、流亡政府衛生部設立的保健中心以及女尼廟。透過多次的參訪去瞭解各機構的組成人數、性別、年齡分布以及生活方式。也針對該社區的環境、醫療進行簡單的評估。第二部份的工作內容則是要為當地的兒童和婦女進行醫療健檢服務和衛生教導。
 
這次的服務經驗中,周芸安覺得臨行前應該要仔細的考量當地物資是否容易取得,儘量帶有用的物資或應急藥品。並且應該要對所服務的地區有所認識,包括了解當地人口組成、文化和當地語言等。語言溝通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好的溝通將帶動更多良好的互動。周芸安說:「國際志工的應變能力也非常重要,因為在陌生的環境中,很多情況是我們無法預測,並且要即刻做出決定。」她也鼓勵國際志工接受訪員訓練,增加自信。

張淑慧 非洲索馬里蘭醫療服務
 
索馬里蘭位於東非角,人口總數達三百五十萬人。張淑慧在這次的行程中擔任牙科助理及義診期間全隊生活安排人員。在這趟服務學習的旅程中讓張淑慧體會到物資匱乏的真實情況。張淑慧說:「當地有一、兩站的醫療站是廢棄健康中心,中心裡沒有可以使用的醫療設施,也沒有醫護人員的駐診,只有一些技術人員及藥師,還有一些看似過期的藥品。和台灣的醫療設施相較之下,真叫人大開眼界。」

在義診過程中最難克服的是當地電力不穩,所以只能進行拔牙診療,無法進一步治療。牙科團也指導當地牙醫師使用台灣路竹會捐贈的攜帶式牙科設備,也與當地的牙醫師進行牙科經驗交流。張淑慧認為索馬里蘭最大的問題是,很多客觀因素導致當地雖然擁有許多高科技設備但卻無法使用。例如只有半身麻醉技術、醫院沒有氧氣,張淑慧說:「這個發現真的讓人很驚訝」。

索馬里蘭沒有垃圾焚化爐,因此容易造成呼吸道問題。另外,當地一種常見嚼食植物Khat,易造成低度成癮,當地醫護人員與志工都深受其害。
 
張淑慧說每位志工本身擁有醫療專業外,願意跑到窮鄉僻壤進行義診,就是一種態度。她也覺得國際衛生合作不一定要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後才能夠參與,也可透過民間方式與國際合作,並與它國建立合作管道開拓國際視野。

張利安 泰緬邊境數位落差服務計畫  

美索是位於泰國境內西北部邊境的重要城鎮,該地聚集許多自窮困緬甸來到泰國討生活的非法勞工與經濟難民,往返泰緬兩地的難民人數超過百萬以上。張利安的服務是為了提供泰國學校的學生與梅道診所新成立的數位機會中心的數位運用,協助資訊啟蒙服務並減緩當地的數位落差。
 
在小學中,透過教導學生數位相機的使用,也讓張利安等志工了解當地的文化。透過這一次的活動,讓小朋友利用現有的資源學習新科技。另外,也協助新成立的梅道診所成立診所數位機會中心,提供診所、難民青年資訊學習的環境,協助辦公行政以及提升病歷建檔與醫療分析的效率。

透過與Acer公司的合作,為診所籌募電腦並提供他們作為學習資源。張利安教導青少年組裝電腦。剛開始教學因程度不一,所以成效有限,但第二梯則改為教學與諮詢並重,使效果有所提升。
 
張利安說:「希望這些募捐而得的電腦,能夠為他們帶來更多的方便,也希望能朝長期計畫發展」。泰緬邊境資訊志工團未來將逐步轉型成「台灣青年數位服務協會」,將以縮減數位落差等議題的角度切入,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國家。

羅慶玲 中美洲巴拿馬醫療服務
 
羅慶玲在巴拿馬服務長達一年,當她回憶起這些在巴拿馬服務時光時,常會懷念那些她曾經照顧的小朋友一張張可愛的面容。她在當地醫療孤兒院配合醫生進行服務,也提供生長發展檢查和幫助檢驗視力等服務。在診所時,羅慶玲常會覺得把太多的時間花費在候診與等待上,覺得非常可惜。於是她便開始評估是否可以提供其它協助如健檢、身體狀況評估等,來幫助這群可愛的小朋友。
 
「在進行服務時很重要的是與褓母們保持良好關係,以便更了解小孩子的狀況」,羅慶玲強調。剛到巴拿馬時,她原本有點無法調適自己的心境,覺得自己就像台灣來的傭人,供人差遣。但是慢慢的,她逐漸的改變了想法,開始與孩子們建立了情感。當結束這段服務之旅時,滿溢的失落掩埋了她,因為她就要離開小朋友,並由下一個志工接手她的工作。她覺得很感激有這麼特別的機會讓她學習了許多從課堂上所無法獲得的寶貴經驗。
 
這次的活動讓對國際志工有興趣的有志之士了解只要付出小小的努力,就能夠伸出觸角與世界連接產生互動。並且也站在公衛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讓國際志工及服務對象都能夠相互得益。